孕婦補充葉酸超重要!什麼是葉酸?孕期必備營養葉酸劑量推薦



懷孕初期應該補充什麼營養?為什麼葉酸對孕婦超重要?葉酸是懷孕媽咪不可不知的重點營養,其實也存在於許多天然食物中。究竟葉酸對孕婦及寶寶的重要性是什麼?醫生為什麼都建議懷孕初期要補充葉酸呢?哪一種葉酸最好?葉酸補充劑量推薦及注意事項以下內容讓你更了解。

葉酸(folic acid)是什麼?

葉酸(folic acid)是一種B群維生素,主要被人體用來製造新細胞並產生DNA,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。研究表明,懷孕前三個月開始服用葉酸有助寶寶預防出生缺陷,包括嚴重的神經管缺陷,例如脊柱裂或無腦症。同時葉酸也是製造紅血球的原料,在胎兒階段,葉酸能促進其腦神經系統的發育,因此對寶寶來說,葉酸是非常重要的。

葉酸對孕婦胎兒的10大功效

1、預防懷孕期新生兒神經管缺陷
2、降低孕婦妊娠高血壓疾病
3、降低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風險
4、降低新生兒唇齶裂事件
5、預防孕婦貧血
6、有助於DNA/RNA合成,降低罹癌率
7、有助於人體蛋白質與胺基酸的利用
8、有助於維護神經系統正常運作
9、有助於消除情緒的不安與焦慮
10、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維持

為什麼懷孕要吃葉酸?

葉酸對準媽媽的好處

準媽媽之所以比一般成人更需要葉酸,是因為懷孕期間如果缺乏葉酸的話,容易出現疲倦、暈眩、呼吸急促的症狀,也有貧血的可能,同時還會增加流產、早產的機率

葉酸對胎兒的好處

對胎兒來說,缺乏葉酸容易導致神經管的缺損,會影響腦和脊柱的正常發育,因而造成脊柱裂、無腦兒、水腦症等先天性畸形,而這類的畸形兒,輕者會導致膀胱、腸胃功能失調,甚至雙腿麻痺,嚴重者往往在出生不久後就會夭折。

由此可知,葉酸與胎兒神經管發展之間確實有很重要的關連,準媽媽補充足量葉酸,就能減少胎兒神經系統發生缺陷的機會


懷孕初期葉酸怎麼吃

懷孕前1個月~懷孕3個月

其實通常建議女性在有準備懷孕的計畫後,就開始積極補充葉酸,通常建議懷孕前1-3個月就可以規律補充,每天400mcg,直到懷孕後持續補充至胎兒滿三個月,這時候腦神經、脊椎發展較完全,可以開始加入DHA藻油或是鈣鎂鋅等其他孕期營養,或是選擇孕哺綜合維他命補充。

延伸閱讀:備孕葉酸怎麼吃?準備懷孕前葉酸攝取量推薦
懷孕必吃葉酸食物

孕婦每日葉酸建議攝取量

孕婦葉酸應該吃多少?葉酸的攝取量許多天然食物內都含有葉酸,不過葉酸很容易因為高溫烹調而從食物中流失,因此建議孕婦每天可攝取400-600mcg的葉酸營養補充品,建議孕婦一天不攝取超過1000mcg的葉酸。

  • 一般成年人:每日攝取400微克葉酸
  • 準備懷孕的女性(受孕前三個月):每日攝取400微克葉酸
  • 懷孕期間:每日攝取600微克葉酸
  • 哺乳婦女:每日500微克葉酸


葉酸每日建議攝取量

誰更需要補充足量葉酸?

某些準備懷孕的女性有較高機會受神經管缺陷影響
  • 寶寶的親生父親患有神經管缺陷
  • 曾經懷過神經管缺陷的胎兒
  • 媽媽或爸爸有神經管缺陷的家族史
  • 有糖尿病
  • 正在服用抗癲癇藥
曾有以上狀況的懷孕媽咪則建議選擇補充活性葉酸,活性葉酸是葉酸代謝中間物,較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。體內葉酸要發揮功能,必須要有維生素B12才能較容易合成,所以在攝取葉酸時,也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B12

懷孕葉酸怎麼挑?推薦選擇安心品牌

1、安全、正確的劑量

由於葉酸一天建議補充量不超過1000mcg,且蔬果、日常飲食中也會攝取到微量葉酸,因此建議挑選營養品時,須注意劑量,可選擇400~500mcg的劑量補充即可。

2、確認是否有非必要添加物

對於準備懷孕、懷孕女性來說,不必要的添加物都是對身體的負擔,也是對寶貝的風險,因此選擇單純天然成分的葉酸是很重要的。

3、顆粒大小是否適合吞嚥

懷孕初期可能有孕吐不適的狀況,營養品的挑選應該考慮是否適合孕婦吞嚥,大小適中適合吞嚥,才能持續每日補充葉酸營養。

4、建議選擇「活性葉酸」補充劑

傳統加工葉酸(Folic acid),本身無法產生作用,需要進行4次轉換,活性葉酸(5-MTHF)能讓身體直接吸收不經轉換,效果更直接​​。

5、選擇含葉酸綜合維他命

推薦懷孕孕婦可選擇孕哺綜合維他命,來補充葉酸與B12,更能幫助葉酸的吸收。

葉酸是水溶性營養素,容易隨著水分排出體外,食物中的葉酸更經常因為烹煮過程中加熱而大量流失,真正能補充到的少之又少,因此通常會建議孕婦另外在懷孕初期就補充葉酸,減少胎兒初期出現神經管缺陷的問題。

參考文章:
https://www.nhs.uk/pregnancy/keeping-well/vitamins-supplements-and-nutrition/
https://www.webmd.com/baby/folic-acid-and-pregnancy#1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218540/




留言